中新网重庆新闻5月31日电(陈佳欣)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29日,荣昌区举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其间,来自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的5位工作人员,作为重庆市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分团成员,以当代科学家精神结合该院科研工作者事迹为例,在重庆市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荣昌区首场示范宣讲活动中进行宣讲,助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刘作华:多年漫漫育种路 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全国三大地方名猪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人因其生产周期长、生得少、死得多等原因不愿饲养,数量急剧下降。刘作华研究员带队深入基层发现,这个优良品种的保种是发展关键。彼时,荣昌猪资源保护场仅有母猪150头、公猪30头,如何才能将血缘长期保留下来?
为此,刘作华集聚各方力量,打造出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场、荣昌猪保护区、遗传资源保种库三级保护体系,这是国内率先构建的可复制推广的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技术体系。
图为刘作华研究员与科研工作者进行讨论。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供图
守住了荣昌猪优良基因的“根”,还得解决关乎经济效益的“生的少”问题。他带领团队踏上了选育之路,历时10年,“渝荣I号”猪配套系培育成功,这是重庆自主培育的、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品种,也是2006年我国实施新的《畜牧法》以来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生猪品种,被农业部列为主导畜禽品种向全国推广。
此外,“荣昌猪品种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了我国第一个从品种资源保护到品种培育、安全高效养殖、加工利用、产业化推广整个产业链较完整的研究技术体系和开发利用模式;“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于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猪的经济价值上去了,肉的健康安全也要跟上。刘作华团队秉持“只有让猪吃放心料,市民才能吃上放心肉”的理念,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研发绿色高效、安全健康的饲料产品,创制出国内外首个猪用免疫调节肽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腺苷七肽”,该产品2022年获得国家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自国家开始实行“饲料禁抗令”以来,饲用免疫调节肽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目前,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荣昌,对团队研发的饲用免疫调节肽实行产业化生产,服务更多养殖户。
王启贵:育种攻关十余载 “鹅经济”引颈高歌
“荣昌卤鹅”早已成为八方宾客舌尖上的重庆味道,用来卤制的这一只鹅,用什么品种最好?王启贵教授带领下的家禽育种科研团队给出了答案:渝州白鹅。
2011年,通过对卤鹅企业、养殖企业以及农户的深入走访调研,初来荣昌的王启贵发现,在卤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吃鹅的越来越多,但养鹅的越来越少。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当地卤鹅加工企业几乎80%左右的肉鹅都是从外地调入,本地加工原料鹅严重缺乏、疫病防控难度极大。同年,家禽育种团队在王启贵的带领下,开启了漫长的家禽种业创新攻关之路。
从消费端出发,团队确定了卤鹅等原料鹅标准,以及原料鹅出栏体重、出栏时间和羽色等育种目标,先后引进四川白鹅、籽鹅、溆浦鹅3个国内知名的地方鹅品种,通过纯系选育、杂交创制等方法,选育出不同利用方向的鹅3个专门化品系,采用三系配套模式进行配套系的培育。
图为王启贵教授及团队前往育种场开展工作。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供图
团队决定从选育性状和育种技术两方面同时进行科研攻关。其中选育性状需要从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选育提高,通过对每只鹅的体重、产蛋量、饲料效率等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然后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以筛选优秀个体。在育种技术方面,团队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研发了鹅专用育种软件及测定设备、应用了鹅产蛋量SNP分子标记和综合指数选择等方法,建立了提高肉鹅育种效率的无纸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突破鹅育种技术瓶颈,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成功育成三系杂交中型白羽肉鹅配套系——渝州白鹅。
2024年,渝州白鹅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的审定,成为重庆首个、全国第三个国审肉鹅配套系。目前,渝州白鹅已在重庆、四川、贵州等十余个地区推广,年推广种鹅4万只以上,与多家企业联合推广商品鹅200万只以上,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3000余万元。
葛良鹏:奋勇争先创新篇 “一鼠三猪”支起科研梦
“过去十几年,全人源抗体小鼠、全人源抗体猪、无菌猪、SPF猪,这‘一鼠三猪’撑起了我的科研梦。”葛良鹏研究员说。
图为葛良鹏研究员及团队查看实验进程。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供图
所谓全人源抗体动物,就是先敲除动物本身的抗体基因,然后导入人类的抗体基因,从而使动物能够产生全人源化抗体,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全人源抗体小鼠是抗体研究最尖端、最前沿的模型动物,培育难度极大,全球仅成功培育出几个品系,其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在培育全人源抗体小鼠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是如何把人的抗体的超大片段基因转到小鼠里。现有技术有专利保护,对葛良鹏而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自主创新十分艰难,他却势必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历时5年,其团队研发培育出了国内目前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源抗体小鼠,使我国重要科研资源得以自主可控。
与全人源抗体小鼠原理类似的,还有全人源抗体猪,其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和地位。据了解,团队已在国际上率先突破猪的超大基因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转人免疫球蛋白卡帕和拉姆达轻链转基因猪,取得了培育关键技术突破和国际领先地位。
除了全人源抗体猪,葛良鹏团队培育的“无菌猪”也备受关注。2017年,经过近6年的技术攻关,团队建立了国内唯一、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无菌猪培育和转化应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团队用荣昌猪培育出首个“无特定病原荣昌猪”核心群,推动荣昌猪作为模型动物、评价用动物和生物医药原材料动物在畜牧、兽医、生物医药等多领域转化应用,以荣昌猪为基础形成了“一头猪(SPF荣昌猪)、两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菌群编辑技术)、三用途(疾病模型用、药物评价用和生物材料用)”的科创特色,为荣昌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核心科技支撑。
在畜牧创新的新征程上,重牧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家精神,为实现畜牧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科学是持之以恒的事业,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巴渝大地上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扛起时代重任,不畏困难、甘于奉献、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忠于国家、一往无前,续写科技鸿篇、奔赴漫漫星辰。(完)